参考来源:《旧唐书·程知节传》《新唐书·程知节传》《资治通鉴》《大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上柱国卢国公程使君墓志铭》等史籍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,请理性阅读
唐高宗麟德二年,77岁的程咬金在长安怀德里的府邸中安详离世。
这位被后世称为"天下第一福将"的传奇人物,一生经历了隋末乱世、唐朝建立、贞观之治、高宗初年四个时代,从一个济州东阿的普通农家子弟,最终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,封卢国公,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赢家。
但程咬金的"福气"绝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逢凶化吉,更体现在他对人生重大选择的精准把握上。
特别是他人生中的两次婚姻,看似寻常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社会意义。
这两次联姻,让程咬金从一个平民出身的武将,一跃成为能够与顶级门阀世族平起平坐的政治人物。
而他的两位夫人,一位让他在乱世中站稳脚跟,另一位更是让他攀上了当时社会的最高阶层。
【一】从东阿农家到瓦岗好汉的逆袭之路
程咬金的人生,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乱世英雄传奇。
公元589年,程咬金出生在济州东阿县的一个普通农家。
他的家族虽然也算有些根底——曾祖父程兴当过北齐兖州司马,祖父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,父亲程娄也做到了济州大中正,但到了程咬金这一代,家境已经相当清贫。
程咬金从小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。史书记载他"少骁勇,善于骑马用槊击刺",这说明他不仅身强体壮,还很有武艺天赋。
但在那个相对和平的年代,光有武艺是没用的,程咬金只能在家乡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。
转机出现在隋炀帝大业六年。那一年,天下开始不太平了。各地盗贼蜂起,民不聊生。
程咬金看到乡里经常被匪盗骚扰,就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队伍,专门保卫家乡的安全。
这支队伍虽然不大,但在程咬金的带领下,很快就小有名气。程咬金不仅武艺高强,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天生的领导才能,能够团结人心,让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。
隋朝末年的乱世给了程咬金展示才华的舞台。当时各路义军纷纷崛起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密领导的瓦岗军。
程咬金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带着自己的队伍投靠李密。
这个选择可以说是程咬金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"福气"时刻。在众多义军中,他偏偏选中了实力最强、前景最好的瓦岗军。
李密很快就发现了程咬金的价值。在瓦岗军中,李密挑选了八千名最勇猛的战士,组成四个骠骑军,分为左右,号称"内军"。
李密常常自豪地说:"这八千人可以抵得上百万大军。"程咬金被任命为四骠骑之一的首领,地位相当重要。
程咬金在瓦岗军中的表现确实出色。他不仅个人武艺高强,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带兵打仗。
史书记载,在一次与王世充军队的战斗中,程咬金为了救援受伤的裴行俨,不顾个人安危,连杀数人,抱起裴行俨就往回跑。
追兵用长槊刺穿了程咬金的身体,程咬金居然还能折断长槊,反杀追兵,成功脱险。
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,让程咬金在瓦岗军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。李密对他更是器重有加,几乎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。
但程咬金的眼光很毒。他很快就看出来,李密这个人虽然有才能,但性格有缺陷,不是能成大事的人。
特别是李密后期变得骄傲自大,听不进别人的意见,这让程咬金对瓦岗军的前途产生了怀疑。
果然,瓦岗军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败北,李密被俘。程咬金和其他瓦岗军将领一起,被王世充收编。王世充对程咬金也很看重,任命他为将军,待遇不错。
但程咬金很快就发现,王世充这个人比李密还要不靠谱。
史书记载,程咬金曾经对秦叔宝说:"王公才识风度浅薄狭隘,却爱乱说,喜欢赌咒发誓,这不过是老巫婆,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!"
程咬金的这个判断,再次显示了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。
【二】投奔李世民: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
程咬金人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,出现在武德二年。
那一年,王世充在九曲与唐军交战。程咬金和秦叔宝都奉命参战,但就在战斗的关键时刻,两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。
史书记载,程咬金和秦叔宝带着几十名部下,骑着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,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,说道:"我等身受您的特别优待,总想报恩效力,但您性情猜忌,爱信谗言,不是我等托身之处,如今不能再侍奉您,请求从此分别。"
说完,两人跳上马,率领部下直接投降了唐军。王世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两员大将叛变,却不敢追击。
这次投降,可以说是程咬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。他没有选择继续跟着王世充混下去,也没有选择自立门户,而是选择了投靠李渊建立的唐朝。
更重要的是,他很快就被分配到了秦王李世民的帐下。
李世民早就听说过程咬金和秦叔宝的名声,对他们非常重视。李世民任命秦叔宝为马军总管,程咬金为左三统军,地位相当重要。
从此,程咬金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个阶段。
跟随李世民的这些年里,程咬金参加了无数次重要战役。
打刘武周,他冲锋在前;战窦建德,他勇猛无比;攻王世充,他屡建奇功。每一次战斗,程咬金都是举旗先登,从不畏惧。
程咬金的表现让李世民刮目相看。虽然程咬金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,也不懂什么兵法战略,但他有一种天生的战场直觉,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更重要的是,他的勇气和忠诚,让李世民完全放心。
武德九年,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,程咬金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李世民一边。
这次政变成功后,程咬金被封为上柱国,担任太子右卫率,后来又升任右武卫大将军,实封七百户。
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,到封侯拜将,程咬金只用了十几年时间。这样的人生轨迹,在当时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存在。
李世民曾经感叹:"程知节真乃福将。"这句话的含义很深。在李世民看来,程咬金的"福气"不仅仅在于他的运气好,更在于他能够为李世民带来好运。
每当李世民遇到困难的时候,程咬金总能发挥关键作用,帮助他度过难关。
【三】政治智慧:超越武力的生存之道
程咬金被称为福将,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,更重要的是他具备了超越一般武将的政治智慧。
在唐朝初年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许多功臣因为不懂政治而最终落得悲惨下场。
但程咬金却能够在各种政治风波中安然无恙,甚至还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,这就不是简单的运气能够解释的了。
首先,程咬金懂得适时进退。在李世民在位期间,他积极表现,屡建功勋,但从不恃功而骄。
当李世民开始对功臣产生猜疑的时候,程咬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行为策略,变得更加低调谨慎。
史书记载,程咬金在后期经常"称病不朝",也就是以生病为借口不参加朝会。这种做法看似消极,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政治策略。
通过这种方式,程咬金既避免了卷入朝廷的各种政治斗争,又向皇帝表明了自己没有政治野心。
其次,程咬金很会处理人际关系。他在朝廷中有着极好的人缘,不仅与其他武将关系融洽,与文官集团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。
这种广泛的人脉网络,为他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程咬金还表现出了相当的政治敏感性。他能够准确判断政治形势的变化,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策略。
比如在李世民去世、李治即位的关键时刻,程咬金就表现出了对新皇帝的绝对忠诚,很快就赢得了李治的信任。
更重要的是,程咬金懂得如何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,不损害皇帝的权威。他从不越权,从不结党,始终保持着一个忠诚臣子的形象。
这种政治品格,让历代皇帝都对他放心。
程咬金的政治智慧还体现在他对家族利益的经营上。他不仅自己官运亨通,还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,特别是次子程处亮还娶了唐太宗的女儿清河公主,这让程家与皇室建立了血缘关系。
这些成就的取得,当然离不开程咬金本人的努力和智慧,但同样重要的是他在人生中做出的几个关键选择,特别是他的两次婚姻选择。
【四】婚姻背后的政治密码
程咬金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平民出身的武将,最终成为能够与顶级贵族平起平坐的政治人物,他的两次婚姻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在古代中国,婚姻从来不只是个人情感的事情,更是政治联盟的重要手段。
特别是对于像程咬金这样出身平民但官居高位的人来说,选择什么样的妻子,往往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政治前途和社会地位。
程咬金的两次婚姻,时间点都非常微妙,对象的选择更是意味深长。
第一次婚姻发生在他还没有发迹的时候,这次联姻为他在乱世中提供了重要的根基和支撑。但更重要的是第二次婚姻,这次联姻的政治意义可以说是震撼性的。
要知道,程咬金虽然官居高位。在当时那个极其看重门第的社会中,出身往往比官职更重要。即使是皇帝,有时候也要受到门第观念的制约。
但程咬金的第二次婚姻,却让他一步登天,攀上了当时社会的最高阶层。他的这位妻子,出身于一个在当时堪称传奇的家族,这个家族的显赫程度,甚至连皇室都要敬畏三分。
然而这样联姻的促成,这背后竟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……
【五】第一任夫人孙氏:乱世中的贤内助
程咬金的第一次婚姻,发生在他还没有发迹的时候,但这次看似普通的联姻,却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根据程咬金的墓志铭记载,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孙氏,父亲孙陆儿是当地的县令,她在家中排行第三。这门婚事,应该是程咬金的父母在他年轻时为他安排的。
孙氏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,也就是公元598年。她比程咬金小九岁,正好是那种能够相伴一生的年龄差距。
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这算是一门相当不错的亲事。程咬金家虽然有些家底,但毕竟已经败落;孙家虽然官职不高,但孙陆儿好歹是个县令,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两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。
孙氏嫁给程咬金的时候,程咬金还只是个在家乡组织武装保卫乡里的"民兵队长"。那时候天下大乱,民不聊生,程咬金的生活肯定不会太好过。
但孙氏没有抱怨,而是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。
史书虽然对孙氏的记载不多,但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,她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。程咬金投奔瓦岗军、转投王世充、再投靠李世民,这期间肯定经历了无数的危险和困苦。
孙氏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,为程家传宗接代,生下了程处默和程处亮两个儿子。
程咬金跟随李世民征战天下的那些年,孙氏基本上是独自操持家务,抚养孩子。
作为一个武将的妻子,她必须时刻面对丈夫可能战死沙场的恐惧,这种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
当程咬金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功劳被封为宿国公时,孙氏也被册封为宿国夫人。从一个小县令的女儿,到国公夫人,孙氏的人生也可以说是相当传奇了。
但命运对孙氏并不算太好。就在程咬金事业蒸蒸日上、家庭生活即将进入最美好阶段的时候,孙氏却病倒了。
贞观二年六月二十一日,孙氏在长安怀德里的宿国公府中去世,年仅31岁。这对程咬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。
程咬金对这位结发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的。孙氏去世后,他按照当时的礼制为妻子守制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续弦。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其实是很难得的。
孙氏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她为程咬金生下了两个儿子,更重要的是她在程咬金创业的关键阶段给了他稳定的后方支撑。
一个男人要想在外面打拼事业,首先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,而孙氏恰恰为程咬金提供了这样的环境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孙氏的两个儿子后来都很有出息。长子程处默继承了程咬金的爵位,次子程处亮更是娶了唐太宗的女儿清河公主,成为驸马都尉。
这些成就的取得,与孙氏的教育分不开。
程咬金后来能够与清河崔氏这样的顶级门阀联姻,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孙氏的去世有关。
如果孙氏还在世,程咬金是不可能再娶的;正是因为孙氏的早逝,才给了程咬金第二次选择的机会。
【六】第二任夫人崔氏:攀上顶级门阀的奇迹
程咬金的第二次婚姻,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震撼的政治联姻之一。
孙氏去世的时候,程咬金大约40岁,正值壮年。按说以他当时的地位和财富,要找个续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。
但程咬金却足足等了好几年,直到确定了合适的人选,才重新组建家庭。
这个"合适的人选",就是清河崔氏的女儿。
清河崔氏,这个名字在今天的人听来可能没什么特别,但在唐朝初年,这四个字代表的分量是相当惊人的。
清河崔氏是当时最顶级的门阀世族之一,属于传说中的"五姓七望",也就是天下最显赫的几个家族。
这些门阀世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甚至更早,他们世代为官,门第森严,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统治阶层。
即使是皇帝,想要和这些世族联姻,有时候都要看对方的脸色。
清河崔氏在"五姓七望"中的地位尤其显赫。他们从汉末开始起家,到魏晋时期已经是名望与权势并重的世家大族,历经数百年而不衰。
到了隋唐时期,清河崔氏仍然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。
程咬金能够娶到清河崔氏的女儿,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轰动性的事件。
要知道,程咬金虽然官居高位,但他的出身毕竟是平民,按照门第观念,他和清河崔氏根本不是一个阶层的人。
根据墓志铭记载,程咬金的这位崔氏夫人是齐郡公崔逊的孙女,隋朝齐州别驾崔信的长女。
崔信这个官职虽然不算太高,但在门阀社会中,出身比官职更重要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位崔氏夫人嫁给程咬金的时候,年龄已经不小了。
根据墓志铭的记载推算,她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,也就是公元593年,比程咬金还要大四岁,而且很可能是二婚。
这就有意思了。清河崔氏这样的顶级门阀,为什么会把一个年龄偏大、可能还是二婚的女儿嫁给程咬金这样的"暴发户"?
答案藏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。
唐朝建立后,传统的门阀世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李渊、李世民这些开国皇帝虽然也有贵族血统,但他们主要依靠的是军功集团,而不是门阀世族。
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,让门阀世族感到了深深的危机。
在这种情况下,门阀世族必须做出选择:要么顽固对抗新的政治秩序,最终被边缘化;要么主动适应,通过各种方式与新的统治集团建立联系。
清河崔氏选择了后者。他们看中的不是程咬金的出身,而是他在新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程咬金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,又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参与者,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,更是整个新兴的军功集团。
与程咬金联姻,对清河崔氏来说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。这等于是在向新的政治秩序示好,表明自己愿意与军功集团合作。
从程咬金的角度来看,这门婚事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。门第观念在古代中国根深蒂固,即使是皇帝,有时候也要受到门第的制约。
程咬金虽然官居高位,但他的平民出身始终是个短板。娶到清河崔氏的女儿,等于是给自己的社会地位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联姻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声誉的提升,还有实实在在的政治资源。
清河崔氏在朝廷中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,这些关系对程咬金的仕途发展是极其有利的。
【七】崔氏夫人的政治智慧
程咬金的第二任妻子崔氏,在史料中虽然记载不多,但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,她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人。
首先,她成功地处理好了与前任妻子孙氏所生子女的关系。程处默和程处亮都是孙氏所生,崔氏作为继母,能够让这两个孩子接受自己并不容易。
但从后来的发展看,程处默继承了程咬金的爵位,程处亮娶了唐太宗的女儿清河公主,这些都说明崔氏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是相当成功的。
其次,崔氏为程咬金生下了第三个儿子程处弼。程处弼后来也做到了右金吾将军,可见崔氏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很有一套的。
更重要的是,崔氏似乎很好地帮助程咬金处理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。门阀世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交圈子和行为准则,程咬金虽然官居高位,但在这方面肯定是个门外汉。
崔氏的存在,让程咬金能够更好地融入上层社会的社交圈。
史书记载,程咬金在贞观年间的社会声誉是相当不错的。他不仅在军事上受到重用,在朝廷的各种政治活动中也经常扮演重要角色。
这种良好的政治形象,与崔氏的内助之功是分不开的。
崔氏还表现出了相当的政治智慧。唐朝初年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,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。
程咬金能够在各种政治风波中安然无恙,除了他本人的谨慎外,崔氏在背后的提醒和建议肯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崔氏似乎很好地处理了门阀世族身份与军功集团利益之间的矛盾。
她既要维护清河崔氏的家族荣誉,又要支持程咬金的政治立场,这种平衡并不容易把握。但从结果看,她显然是成功的。
程咬金在李世民去世后,继续得到唐高宗李治的重用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良好人缘。而这种良好人缘的建立,崔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。
史料显示,程咬金娶了崔氏夫人之后,他的政治地位确实得到了进一步巩固。贞观十一年,程咬金被改封为卢国公,这个爵位比之前的宿国公要高一级。
虽然不能说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婚姻关系,但崔氏带来的门第优势肯定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崔氏夫人一直陪伴程咬金将近30年,直到显庆三年才去世,享年67岁。她的去世时间比程咬金早了6年,这让程咬金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柱。
从程咬金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出,他对这位崔氏夫人是很有感情的。虽然这可能不是一桩完全基于爱情的婚姻,但经过多年的相处,两人确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
程咬金与崔氏的联姻,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反响。
这不仅仅是一桩普通的婚事,而是新兴军功集团与传统门阀世族之间的一次重要和解。这种和解对唐朝政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但是,这种政治联姻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。程咬金与崔氏的婚姻,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。
李世民是个非常聪明的政治家,他当然明白程咬金这门婚事的政治含义。
一方面,李世民可能会因为程咬金与门阀世族的联系而对他更加器重,因为这有助于稳定政治局面;
另一方面,他也可能会因此对程咬金产生一些戒心,担心程咬金会因为这种联系而分心。
但总的来说,程咬金与崔氏的婚姻是成功的,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都是如此。
这门婚事不仅提升了程咬金的社会地位,也为他的子孙后代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。
程咬金被称为"天下第一福将",这个称号的获得,与他的两次婚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孙氏给了他安身立命的根基,崔氏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这两位女人,都是他人生中真正的贵人。
程咬金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成功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和努力,更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特别是在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上,选择什么样的伴侣,往往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。
程咬金的两次婚姻,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。他不仅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,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联姻建立了重要的政治联盟和社会关系。
在那个门第森严的时代,一个平民出身的武将能够与顶级门阀世族联姻,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。
而程咬金不仅做到了这一点,还通过这种联姻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成功,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。
程咬金"天下第一福将"的称号,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运气好,而是因为他具备了超越一般人的政治智慧和人生眼光。
他的成功经验,对后世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股票配资项目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