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纵队司令今天谈起,虽然没在晋察冀中途离开,也算不上军事生涯十全十美。到49年全军整编那会儿,这位主角打了十几年仗,始终都担任军事指挥官,结果居然还没升到军长的位置。
是不是因为打仗本事不高呢?可未必是这样。
一、根红苗正陈团长
冀晋纵队的带头人是陈正湘。
每个主要的野战军都配备了善于作战、勇猛无比的将领,晋察冀这边也不例外。
当年,陈正湘被朱老总夸为红一军团的“三只虎”之一,具体就是红一师的一团、二师的四团以及五团,陈正湘在不同阶段都曾担任过团长。
那会儿,聂荣臻带着115师一部开拓晋察冀的根据地,主要的骨干力量就是独立团,这个团是从当年的红一团军第一师改编过来的。其中最厉害、底子最扎实的部队就是一团,陈正湘正担任这个团的团长。
那会儿的职务基本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,经过无数激烈的战斗,最终被选到干部岗位的多半都是挺能打的猛将。看看各大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,无论是能力、资历还是背景,陈正湘都算是佼佼者。
陈正湘在抗战期间的代表战役之一就是黄土岭之战,他用4门迫击炮成功消灭了日军阿部规秀的指挥部,这场胜利在重庆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
不过,关于这场胜利背后,其实争议不少。参加的部队有好几个团,比如一分区的1团和3团,二分区的2团,还有120师的特务团。对于到底由谁指挥,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。有些人觉得是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担任总指挥,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是分区1团的团长陈正湘亲自操刀的。
按照指挥关系来看,杨成武作为一分区司令员,在后方指挥部用电话全程指挥,确实有不少证据支持这一点,陈正湘的回忆录也认可了这一点。但是前线的情况实在复杂,几个团的协作中有主有次,陈正湘是站在1团指挥所,用望远镜看的清楚,发现了阿部规秀的指挥所,就下令炮兵展开火力攻击,最终把阿部规秀击毙。实话说,各方面都算有功劳,陈正湘的动作最直接。但经过多年发展,有些将领在回忆录和文章中,多少模糊了当时的真实情况,这也造成了公众对到底是谁击毙阿部规秀的认识出现了误差。
开国上将王平(曾经和陈正湘在4纵合作过)以及中将孙毅都不干了,觉得这事不靠谱,专门写了文章出来反驳那些传言,还公然发表,说陈正湘是真的击毙了阿部规秀。
咱们再看看王平和孙毅这两位是怎么说的吧。
王平说:“正湘同志非常讲究实事求是,做事一是一个,二就是第二,从来不夸耀自己,比如黄土岭战斗那次,我军参加的有一分区一、三团,三分区的二团,后来还有120师的特务团。战场上都是正湘同志亲自指挥的,他还亲自统帅炮兵把日军阿部规秀中将击毙,那是在抗战期间,我八路军打死的最高级别的将领,可是他从未因此自夸过。可有人偏偏把这个功劳攥在自己手里。”
孙毅提到差不多:“把日寇阿部规秀中将打死,是老陈(正湘)亲自带队干的,根本就不是别的啥人指挥的。”
其实,陈正湘的军事才能之所以被人夸得海里一样深,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了。聂总把一分区当成心腹之地,杨成武将军为建立和壮大晋察冀军区可是出了不少力,许多从一分区成长起来、后来遍布其他军区的干部,也都不少见。不过,也有一些人因为意见不合,气不过就跑了,比如曾经担任独立团政委的邓华。有些干部太过突出,多少会掩盖了杨成武在一分区的光彩。
孙毅中将多年以后提起,一分区抗战时期出名,关键靠的就是老陈,没有老陈的指挥作战,那可就不行啦。当然,这话得放在正确的角度来看,孙中将夸的主要是陈正湘在作战指挥上的杰出才能。一分区作战之前,主要靠陈正湘,后来则由黄寿发担起大旗。说到根据地建设、招兵买马、招降打击国军杂牌武装,白袍将军可是绝对的老大,没有人能比他更厉害。
陈正湘不管能力还是为人,都挺强的,几乎没有啥短板。而黄寿发性格偏激点,稍微有点冒险,有缺点但容易掌控、驯服,杨成武一直对他挺信赖的。两人比起来,明显陈正湘的领导风采更显耀眼,所以后来把他从一分区调出了,改任四分区司令员。这安排对杨和陈来说,尤其算得上不错。
陈正湘在四分区遇到一个挺合拍的搭档刘道生,两人合作得挺顺畅。这事在刘道生的段落里提过了,咱们就不多啰嗦了。
二、征战生涯
1945年11月,陈正湘担任冀晋纵队司令员,率领第3、第4旅,归属晋察冀第一野战军指挥。与此同时,冀晋纵队的另一股由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陆兼任司令,隶属于第二野战军指挥。
1946年3月,编号调整为晋察冀第4纵队,原来的第3、第4旅更名为第10、第11旅。
陈正湘的练兵打仗手法挺厉害,把这两个旅带得特别有战斗力,曾一度引起其他纵队的注意力。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小插曲,也闹出点风波。
1946年11月,杨成武觉得3纵的兵力太嫩,全是新手,便请陈正湘帮个忙,把4纵的一支成熟旅调到3纵,而把刚组建起来的9纵交给陈正湘。这样两边的兵力还是原来那样,只不过强弱互补一下。为了给老领导几分面子,陈正湘就把11旅(旅长陈坊仁)交给了杨成武。
不过,杨成武后来并没有把9旅交给陈正湘,而是悄悄把9旅拆散了,把兵力分散到自己手上的三个旅里头,搞得陈正湘挺郁闷。王平回忆起这档事时,说陈正湘对此事挺有意见,但考虑到整体形势,只能忍忍了。
这段事情在官史上是找不到的,官史里记载,11旅一开始是划给察哈尔军区建制的,后来又转给了3纵,估计是为尊者讳吧。至于4纵部缺啥人,就是另外调整了张家口卫戍区的教导旅(曾隶属于赵尔陆冀晋纵队的底子)、冀察军区的独立第2旅,补充成了10、11、12旅的编制。
就算把这些拼凑起来的纵队放在一起,陈正湘依旧打得挺精彩的。1946年12月满城之战,国军53军带着新捷报挺进满城,陈正湘的4纵和杨成武的3纵分头迎战,4纵歼灭了2个团,3纵也打掉了1个团,狠狠扳回了一口气,扼制了大同集守的失利和张家口的陷落。
1947年1月底,陈正湘又带着4纵打了一场保南战役,短短9天时间里,把张家口战役后那点被动一扫而光。凭借一个纵队的力量,连续攻占了三座城,歼灭了老牌汉奸侯如庸的第5总队,还击溃了各路国军,共消灭了8300多名敌军。这场战役的意义就像粟裕在1947年9月连续失利后,于沙土集歼灭段霖茂全歼57师一样重要。4纵的作战行动不但稳准狠,而且灵活机动,搞得华北国军都刮目相看。
在晋察冀地区的传统观念里,所谓的“翻身仗”其实是指1947年重新建立野战军指挥机构之后,由杨得志担任野战军司令员所打的一场关键战役。
看陈正湘纵队的情况嘛,其实晋察冀野战纵队里头也不缺得力将领,战斗力还算不错。再说,53军是华北国军里的精兵强将,我军只用两个半老半嫩的纵队就把他们打退了,说明之前的败仗,主要还得怪在指挥和调度上出了点问题。
比如说,1、2、3、4纵队,到了1947年春天,实战能力嘛,1纵(跟48年8月新组建的北岳1纵不一样)属于晋冀鲁豫的外来部队,另当别论;而3纵在郑维山接管之后,能力有了改善。在那之前,4纵大概算是最厉害的那一支了。
要想让晋察冀军区手里握着一支比较强的主力,理应由陈纵直接指挥,可到底聂总总是把3纵抓在自己手里。这其中的原因不好说得太明白,但大致跟白袍有关系,听话、顺手这点,是摆在第一位的考虑。
晋察冀野战军的指挥体系再次建立后,陈正湘带领4纵和2纵横跨南北,攻守北部、徐水和清风店几场战役都起到了绝对主力的作用。特别是在清风店战役中,杨得志集中主力包围罗历戎在南边,陈正湘则调动部队阻击援军,手上只有4个旅,却要对抗国民党援军5个师(还加上个战车团),兵力明显不足,压力也很大。但他还是频繁变阵,在有限空间内制造局部优势和缓冲,阻止李文前进一步,使清风店的败局变得无法挽回。这种行兵作战的风格,有点粟裕、韩先楚的味道。
三、永远的遗憾
陈正湘为人做事挺正派,这点在不少将领的回忆录里都能看到印证。
李德仲当年担任平西地委书记时回忆道,黄寿发当时任十一分区(也就是平西军分区)司令员,那会儿,7团和9团的两个主力团之间有点不太对头。7团的团长是陈坊仁,9团的团长则是王正川(李德仲说不太清楚名字了,只记得姓黄,实际上是王正川)。这两人都是1938年邓华出去时带上的老干部,在平西待了挺长时间。可黄寿发一直没法把他们的矛盾解决好,也压不住这些问题。政委刘道生也没啥特别好的办法可以出手。
陈正湘一到,就用他的个人魅力和过硬的战斗水平,特别是在反扫荡作战中取得的胜利,以及平西抗战形势的改善,顺利化解了陈、王之间的矛盾。这就叫“会者不难,难者不会”啦。
晋察冀野战军一重新整合,杨得志由2纵司令员升为野战军司令员,留下的空缺由陈正湘接任。陈正湘在指挥2纵时表现也很出色,连续取得了战果。曾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的李钟奇(那会儿在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当教育长)曾精准地点评过:“不管正湘同志带着哪支队伍,打仗都挺稳。”
抗战时期,陈正湘去晋南迎战朱怀冰,那一战打得挺有看头,含金量十足。129师师长刘伯承很会识人,他一眼就看出陈正湘的本事,想把他留在身边。聂老总却死活不同意,最终还是让他返回晋察冀。
陈正湘多年操战场,身上积累了不少伤病。著名作家魏巍回忆说,他曾看到陈正湘写字,居然用食指和中指夹着,挺费劲的。后来一问才知道,他的左右手大拇指都在战斗中受伤了,算是残疾了,这都是在举望远镜时受的伤。
自1948年5月起,陈正湘身体一直不好,患病缠身。到了那年冬天,他就离开了2纵,前往后方养病。谁曾想到,这一走却让他错过了平津战役的最后一场激战。那会儿,国军谈起能打得动的共军部队,几乎都提到3纵,而郑维山的名气也变得很大。要说陈正湘和郑维山比起来,恐怕陈正湘的战功还在郑维山之上。
1949年2月,全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,2纵被改编为67军,韩伟担任第一任军长。到了1949年春天,67军参与了围攻太原的行动,但陈正湘还没有回来,从此也彻底放弃了在作战部队担任主官的念头。
相比后来崭露头角、在20兵团担任代理司令员、在朝鲜战场大显身手的郑维山,陈正湘心中难免有些遗憾。直到1950年10月,他才结束休养,担任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。
和67军比起来,陈正湘对由4纵改编的64军更有感情。陈正湘退休之后,64集团军常常去看望他,到了1985年,陈正湘还专门写信给军里的主要负责人,回应了军党委关于回忆1947年夏以前4纵的重要战役、战斗情况,以及人事变动等内容,还叮嘱军党委不要每年都送东西来看望。
陈正湘将军身体一直挺弱,子女们都提到过一些细节。陈正湘自己也回忆说,战斗了40多年的革命生涯,休息一直不好,经常失眠,用了不少安眠药,可每天也就睡两个多小时。有一次,他的儿子陈炜回忆,说他们去看望一个人在睡觉,正准备叫醒他,陈正湘却制止,说:“咱们有他的本事就行了,让他多睡会儿吧。”还补充一句:“战争年代,我好几次被人突然叫醒,整天都觉得特难受。”大概是长期处在紧张激烈的战斗里,这让他的神经受到很大摧残。
不过呢,这位将军后来算是挺福气的,身体也算养得不错,1911年出生,直到1993年才以82岁高龄辞世。像前面提到的陈正湘麾下的陈坊仁,1962年就突然遭遇大面积心肌梗塞,虽然经过抢救还算挽回了一次,可到1967年还是过早离开人世,才51岁。
观文诸公,估摸着大家大多都跟陈正湘将军有些时间上的交集。如果说世道顺利的话,未来一百多年大概要少见到那么多出色的将领了,能和这些名将有段时间上的交会,也算是一件不小的幸运事。
股票配资项目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